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来源:网友天生TY投稿 2016-05-23
保障性住房建设实施过程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普遍出现保障性住房选址偏僻,且生活配套措施差。我国多数保障性住房多数选在交通不方便的近郊区,以济南保障性住房建设分布状况为例,济南的保障性住房主要分布在近郊区,或者是分布在主城区的边缘地带。这样的空间分布,使保障房居民远离工作地点,不仅增加了交通费用与时间,还给他们的生活带来很多不便。根据调查,距离主城区较远的西蒋峪公共租赁住房、龙泉花园位于旅游路以南、龙洞路以西、全运村对面,周边仍是一片未开发的山地,保障房居民的生活配套设施甚不健全。
2.保障房分配不公,居民收入审查形同虚设。按政策规定,保障性住房只能出租或出售给中低收入的家庭,但在现实中,这一规定已经基本失去了意义。不排除保障房还是解决了一批生活非常困难家庭的住房问题,但现实中,一些保障性住房被高收入家庭或已有一套或多套住房的家庭所租用或购买。如福建龙岩公务员“团购”保障房事件,深圳市近300人涉嫌隐瞒资产骗取保障房事件,山西忻州限价房成公务员小区,干部倒卖赚5千万,更有苍南县“850套保障房房源近9成分给公职人员”的事件震惊四野。[]在收入核定上,瞒报、少报、不报现象普遍存在,弄虚作假随处可见。保障性住房基础管理工作存在这些薄弱环节,使一些“非低收入家庭”也纳入保障范围, 导致低收入家庭住房不能得到保证。从而出现了富人多房,穷人无房的现象,更违背了保障性住房政策的初衷。
3.保障性住房质量难以保证。保障房工程质量问题,始终是社会关注、群众最关心的问题。在一些地方,由于工期赶、造价低、监管难,保障房质量问题频发。2011年5月24日至6月2日,河北省住建厅对全省保障性住房质量安全进行了执法监督检查。在检查的66项保障性住房建设工程、71个单位工程中,共有11个项目的建设单位、施工和监理企业被通报批评。其中,7个工程的建设手续不齐全,占检查工程的10%。保障性安居工程质量形势不容乐观,被曝光的一些质量问题,在社会上造成了不良的影响。
4.住房公积金制度体系不健全,使保障性住房发展迟滞。首先,住房公积金覆盖率较低。根据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的研究报告,我国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呈逐年下降之势,2008年,我国住房公积金使用率和住房公积金运用率分别为72.81% 和53.54%,同比分别下降1.78% 和3.51%,住房公积金运行效率低下问题日益严重。
另外,住房公积金管理落后,公积金管理不透明,监督机制有待强化。过去数年间,地方上曾接连出现几桩挪用公积金大案,如湖南郴州市住房公积金管理中心原主任李树彪挪用公积金1.15亿元,转到澳门去赌博。李树彪从1999年就开始挪用住房公积金,2004年才被发现,其间长达5年。这说明了我国对公积金管理的疏忽以及公积金管理制度的不健全,使很多城市不对外公布公积金收缴和使用情况,没有独立的外部审计部门对其进行必要的审计,为公积金的违规操作提供了可能性。这些问题对于保障性住房资金紧张的中国来说,无疑减慢了保障性住房建设的进度。
5.以“开工率”作为衡量保障房建设进度标准不够科学。目前,我国各地区保障性住房开工率较高,但是有些工程由于种种原因迟迟不能竣工与入住,不能达到目标。如济南市的计划是2011年底前,新开工公共租赁住房不低于2.3万套。但自2010年8月31日同时启动6个公共租赁住房项目到目前,只有西蒋峪片区、沁园新居和文庄新居项目取得实质性进展,有4518套开工建设。有把握能在9月底前全部开工的有5个项目、共9982套,其余项目离开工要求差距较大。而有的地方为应付各种检查而搞“假开工”的现象,这种欺上瞒下做法不仅使我国对保障性住房的统计有误,不利于规划建设,而且有可能激化社会矛盾。
以上是现阶段我国社会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最新动态,希望能帮助你了解到更多的关于保障性住房建设的更多信息。
发表评论
最新评论